卡夫卡说:“好书会像是刀子插入你的心脏”,《追风筝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它能让我在其中经历无数次人生,切实体验到爱、人性、痛苦、生与死,又犹如深夜皎白的夜光刺破云层照亮我前行的路。
“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一话出自小说主人公之一哈桑之口。正因为这句话,多少读者感动到泪流满面;正因为这句话,多少人开始走进这一本书;正因为这句话,多少失陷的迷茫者懂得自渡是自我救赎的开始。这是哈桑对阿尔米说的一句话,哈桑为人正直,勇敢忠勇,而阿米尔懦弱胆怯、自私自利。在这浮浮沉沉的世界中,你我时时刻刻在哈桑和阿尔米中转变角色,但最可怕又最可怜的是我们无法做到阿米尔最后的自我救赎。
主人公阿米尔生于阿富汗的富裕家庭。而哈桑是阿米尔家的仆人,他们是形影不离的玩伴。阿米尔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成为了出色的“风筝斗士”;哈桑为阿米尔追回更多风筝成为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但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夺冠军,哈桑则保证去追到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但哈桑在归途中被阿塞夫等人截住。阿塞夫索要风筝未果,于是强暴了哈桑。阿米尔目睹了切,可怯懦的他并没有挺身而出。人的一生总会被某件事情、某个人所伤害,但有一种伤害是无法被治愈的,那便是被你认为最信任的人,最不可能的事所推倒。正如书中所说得到再失去,总是比从来就没有得到的更加伤人。直抵灵魂深处的语句才是对内心最直白的表达,夜深人静是抛开世界万物的时候,是只有你自己对话的时候,是开始刨析和自我救赎的时候。《追风筝的人》便是读者的夜深人静。
由于无法面对哈桑,阿米尔在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认了偷窃。哈桑和父亲也离开阿米尔的家,从此阿米尔在自责中度过。就如书中所写,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你我何尝不是阿米尔,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恍恍惚惚过着还能讲究的日子,内心却背负着许多难以卸下的包袱。请你有时候放松你手中的风筝线,你会感觉救赎的来临,而且你的风筝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最后阿米尔从懦弱变得勇敢,他从阿塞夫手中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完成了自我救赎。故事的结尾写到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书中每一章节都充满生命力,给人在悲伤中带去希望的光芒。越是身处浮沉世界的人,越需要静心去读一本书,去学会放飞自己的风筝。岁月磨吾少年心,时光凉吾善良心,世间总有清风扶,随风手握风筝线。我记得有个网友说“你再重读你读过的书,你会有不同的感悟,但不会有不同的结局”。但《追风筝的人》却不是,你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结局,去书中寻找属于你的风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