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心动魄,他却用行动证明主人翁精神,用实践诠释螺丝钉光辉,最平凡却最重要,最辛苦却最勤劳,兢兢业业十六载,一丝不苟创奇迹,他就是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东升。
磨砺锤炼过硬本领
“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俄罗斯短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这句名言在张东升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015年9月,渝万高铁梁平南站开工建设,项目工期异常紧张,时任项目经理的张东升带领着平均年龄仅33岁的年轻团队奔赴渝万高铁梁平南站建设现场。仅仅13天,他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驻地选址、“三工”建设、企业文化阵地建设等工作,为工程按时开工提供了有力保障。2017年春节前夕,公司承建的银隆新能源一标段工程即将开工。按照国内建筑行业普遍施工能力,完成建筑面积近24万平方米,包括电芯车间、成品仓库等大小15个项目的建设需要18到24个月,但留给张东升的时间只有短短5个多月。面对工人要求回家过年、机械材料供应商关门和建设单位资金支付不理想、资金压力大等重重困难,他带领项目全体员工跑步进场,坚守奋斗在生产一线,仅用162天便优质高效完成了一期约2.5亿元各项施工生产任务,再次创造了奇迹,得到业主单位“精细施工、工匠精神”的赞誉。基于业主对他和团队的充分认可与信任,银隆项目部把最初的2.5亿元施工任务拓展至近8亿元,开拓了项目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刻苦铸就工程匠心
张东升说:“人和人的差别很大程度体现在8小时以外”。他始终把学习当做日常,利用各种时间补充业务知识,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管是专业书籍的理论学习还是培训中的实战经验,他都格外重视,他坚信无论是一名普通职工还是一名管理者,都不能放弃学习,即便是在任务繁重,时间匿发,他也总是手不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与实操业务能力。他说过去是“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更需要的是“学到老、活到老”。
他坚信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只有真正做到勤学多想,努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锻炼实操业务能力,用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实战经验、执着的工艺匠心去打造品质工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随着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的不断积累,张东升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很快就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管理能手,并于28岁取得市政专业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34岁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
奋斗创造品质未来
一个有为的团队,一支善战的队伍,一颗进取的决心,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张东升常说,“春风十里,不如努力奋斗的自己,奋斗方能成就精彩”。十六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把奋斗当信仰,把努力当习惯,直面问题,冲锋在前,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工作性质,张东升常年在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只有办公桌上摆放的全家福照片,仿佛寄托着他对家庭的温存与牵挂。当年远赴青海时,他的孩子还未满百天,妻子待业家中,父母身体也不好。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他努力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奔赴“战场”。“既来之则安之”,他经常这样告诫自己。他把对家人的关心,转移到对工作的努力和员工的关心当中去,他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极大地带动了身边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十六年的职业生涯里,张东升先后荣获重庆市铁路大建设大发展工作“先进个人”、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中铁八局“优秀项目经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他始终以一线建设者的普通身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践行着自己的使命,奋斗不息,追梦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