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铁八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首页 > 详情页

中铁八局参建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通车运营

时间:2023/12/19 作者:赵帅、付皓 来源: 点击量:

  12月16日下午14点,随着首发地铁列车从桐木岭站缓缓驶出,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地铁3号线一期全长43.03公里,共29个站点,其中由中铁八局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项目部参与建设的第16站-花果园站地处素有“亚洲第一楼盘”之称的花果园社区,该站也是贵州省内轨道交通建设史上土石方开挖深度最深、建设规模最大的车站。

  作为整条线路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花果园站车站总长717.6米,宽25.3米,建筑面积达76006平方米。“这个面积是标准车站的6-7倍,相当于180个标准篮球场大小。”据项目负责人艾江临介绍,由该项目部负责施工的“一站一区间”包含花果园站,以及花果园站至五里冲站区间。施工过程中,存在交通疏解困难、地下管线复杂以及喀斯特地貌特有的地下水丰富等难题曾给施工推进带来不小的阻碍。

  “这里属于商业中心,施工现场四周巨大的人流量和车流量不仅给工程建设带来困扰,在市民交通出行上也增添了诸多不便。工作面难打开,市民不理解,一度让我们很头疼。”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和不给市民“添堵”,建设前期,项目部主动出击与辖区交警中队、市交管局等单位沟通交流,针对花果园社区交通实际情况,科学研判数据,分时、分段精心计划制定交通疏解方案,采用“四车道单循环”模式替换原市政九车道模式,解决了该区域道路日常交通疏解难题。有数据记录,施工全周期项目部共组织交通疏解100余次,其中包含了10余次大交通疏解,每次投入管理人员和工人200余人,以及大量交通警示标识、设备。

  “工地附近除了日常来往的行人,周边还有百余家商户,我们也将他们的合理诉求考虑其中,对施工组织进行了适当优化。”为满足各方人员通行要求,项目部以真心换真情,在中山南路上新建3座全长47.3米,宽5米,离地高度5.1米的钢结构人行天桥,同时对部分天桥路线进行延申改造,既排除了施工干扰,也保障了市民与商户的交通出行,解开了大家的“烦心事”,为后续施工顺利开展赢来了市民们的暖心支持。

  地面工作有条不紊推进的同时,地下结构工程也在快速稳步推进。花果园站四周高楼林立,地面荷载压力较大,为了保证周边房屋和道路的稳定性不受施工影响,同时,预防施工过程中产生基坑变形、地表沉降、结构扭曲等质量问题,项目部在主体基坑四周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围护桩作为支撑,为车站主体穿上了量身定制的“铁布衫”,大大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

  据项目总工程师郑勇介绍,花果园车站主体基坑四周采用了1300余根硬咬合为30厘米,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的钢筋混凝土围护桩作为支撑,形成了相互卯合的全荤式咬合桩,给车站主体所处位置的地下结构及周边环境提供了全面的安全保障。

  此外,项目部还在建设中设置“安全眼”,坚持每日定时、定人监控量测,从施工开始自结束不间断测量压力数值达1300余天,全程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了预防阶段,为现场施工创造了安全的环境,推动项目施工进度持续加速。提前半年完成1000多组地下管网迁改,用时一年完成40万方土石方开挖。

  针对施工区域作业面狭窄特点,项目部以优化现场工序,提升工程质量为导向,不断拓展思路,先后形成“钢筋端头打磨装置”“隧道渗漏水治理”“矿山法区间人车分离系统”“人工挖孔桩多功能台架”等10余项创新成果,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约了成本,保障了安全,交上了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进度“零延误”、材料“零超耗”、环保“零污染”的优秀答卷,先后获得了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全国工程建设质量信得过班组、贵州省建筑工程优质质量结构班组、贵州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等荣誉。

  开通当天,项目部还组织了7名青年志愿者在花果园站引导广大市民买票、安检、乘车,通过系列志愿服务加快了站内人员流动速度,减轻了站务人员压力。“亲自见证3号线的列车迎来送往,回想这几年的建设时光,感觉很值得、很自豪,我们要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在见证花果园站新生的同时,也给自己5年的建设历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悉,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跨花溪区、经开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该线路开通后与既有1、2号线相交错,使3条线初现网状形态,贵阳市将从两条地铁的“换乘时代”步入3条地铁线路的“线网时代”,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3号线也是贵州运营里程最长、客运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智慧程度最高的地铁线路。